袁绍的叔父太傅袁隗,大将军何进的长史王谦,以及天子刘宏,都是见过窦辅的。然而贾诩从未见过窦辅,为何斩钉截铁,一口咬定“胡辅”就是当年大将军窦武的嫡孙窦辅呢?
其实,还是窦辅自己透露出的。他就任允街县长的途中,因为担心即将到来的羌人反叛,特地去汉阳郡的牧苑,寻到被天子贬斥的平羌名将夏育。而正是在见到夏育时,窦辅说出了自己的本名。
尽管夏育并不知道,胡辅和窦辅这两个名字有何区别,但同样听到这番话的牧苑小吏,却记下了这个名字。他与贾诩乃是同乡,平日里常常互通书信,于是在信中记录了这件事。
这位牧苑里做事的小吏,倒也不是宦官**,只是察觉出这位新任县长的特殊。往常来到凉州的官吏,从未对夏育如此感兴趣,尽管后者跟随前护羌校尉段颎,南征北战,成名已久。
贾诩收到同乡寄来书信时,他还在武威郡姑臧县的老家。原本他没有在意这件事,还是接受大将军何进征召、来到洛阳后,才渐渐了解到这位“窦氏遗孤”在洛阳做下的好大事。
此次大将军何进召集几人商讨国事,他便趁机将窦辅的身份挑明。这样一来,就需要重新审视对窦辅的态度,是拉拢,还是排斥,亦或者是打压?
何进有些踌躇不决。
窦武若是还活着,窦辅自然保有一个外戚子弟的身份。然而当年大宦官王甫在除掉窦武以后,不但窦氏宗族获罪流放,连与窦武共同谋划除宦的几人也都斩杀殆尽。窦辅虽然尚存于世,也只能像胡腾一样,作为士人出仕。
另外,窦武之女窦妙虽为太后,但天子刘宏并不是窦妙所生,而是选拔自民间的汉室宗亲。对天子刘宏来说,窦辅也不是他的亲族,毫无血缘关系。
何进自己出身民间屠户之家,因为妹妹的缘故,骤然登上高位,还有些惶恐不安。他对士人也大略没有成见,不分地域,只论才学与品德。而袁绍却并不一样,他出身汝南世家,四世三公,门多故吏。因此对窦辅这样,不以经学造诣闻名的关西士人,有些不屑。
“大将军,窦辅虽然已被赦免,但以绍所见,他未必有什么真才实学,只不过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罢了。”
陈琳奇道:“本初,为何说窦辅有勇无谋?他在凉州屡建功勋,即使学术不精、不治经典,但也有名将之风,对羌氐蛮夷事务了如指掌,怎能如此轻视?”
袁绍嗤笑一声,反问陈琳道:“孔璋先生就不感到奇怪,他一个桂阳来的乡野村夫,为何对西方之事如此熟悉?真的以为,靠一个夏育就能安定凉州?
他的父亲胡老尚书,在客曹尚书的任上,可没少翻阅尚书台关于西方夷狄事务的存档,甚至还誊抄下来,带出宫去。这些机密要件,怕不是都给了窦辅。也就是御史弹劾被天子扣住不理,不然至少要问他个谋反之罪。”
虽然如此,何进还是对窦辅抱有善意。他安抚袁绍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窦辅是天生有才也好,后天勤于学习也好,终究还是有才之人,不能不用。”
袁绍不以为然,反驳道:“大将军要任用贤才,绍本应当竭力支持。但大将军可知,本朝的栋梁之材都在何处?
论文风,在汝南,在颍川。荀氏、陈氏、钟氏、韩氏,颍川四长品德高尚,天下知名;圣人经典,教授幼童有汝南许氏,校正五经、立石碑于太学,则是陈留蔡伯喈功劳;
而精兵强将,首推幽州突骑,光武皇帝因此能够中兴大汉。又有河南、河内、河东三地壮士,与各部禁军同行,平定黄巾。更有河间持戟士,泰山劲弩手,皆为能战之士。
再观凉州,羌人反复无常,今日归顺,明日又反。郡国兵卒懦弱无用,将校军吏好大喜功。而郡县更寡于学术,不通五经,近百年来做到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末窦氏子 最新章节第53章 利害抉择,网址:https://www.at888.net/273/273404/53.html 沙雕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