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古话说的好,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开卷有益,尽管里面的内容并不是我现在迫切需要的,但看看也无妨。钱和美人我是不指望,别一打开蹦出一个大粽子就算是我的福气了。我郑重的翻开这本我父亲的盗墓笔记。
笔记的扉页上记载了这样一句话:“墓葬盛行坟包起,荣华富贵土中求。”写笔记的人时刻都在牢记,金银财宝深埋于地下。
真正的墓葬,有了随葬品的墓葬,起因就是人有灵魂不灭的认识。也就是说,人们相信**是可以毁灭,即生老病死,但灵魂是一直存在的。这种观念就是说人死了,并非是一切的终结,而是另一个开始。灵魂是永生的,是永远存在的,在另外一个灵魂的世界中,一样也要像在这边一样的生活。尤其是那些生前享有特权的贵族、统治阶级,依旧想要在死后过着钟鼎食鸣的生活,所以为了维持死后也一样能享受到生前的待遇,就要把生前用的东西都带入墓穴中。
到西周时期,灵魂不灭的认识在人的意识中变得越来越强烈,丧葬的礼仪逐渐走向制度化。古代的“六艺”中包括礼,礼就是较早的丧葬文化。丧葬越来越规范化,什么等级的人能用多大规模的墓,能带多少随葬品,各种等级的人对上各种等级的墓穴。这种做法,滋生了盗墓,方便了盗墓者。
秦汉时期,是第二个厚葬**,最著名的要数很多人口口相传的秦始皇陵。汉代以后墓葬的形制逐渐统一,规格较高的墓葬都有很长的斜坡,而斜坡的两侧、墓室的内壁会有彩色的壁画。墓葬里会有什么样的随葬品,除了和墓主人的身份有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和当时的社会能生产出什么东西有关。汉代以后铁器逐渐取代了青铜器,所以墓葬中的随葬品也随着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东西而改变。
盗墓者所盗的墓中,历朝历代以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最少。盗墓的原因就是为了钱财,而这个时期的流行薄葬。东汉后期,道教兴起,佛教传入中原。道教主张薄葬,而佛教的葬法各教都不一,也是影响丧葬的重大原因。这个时期,墓葬更为写实,有院落、棺床、桌台等等。活人的建筑风格无一不在左右死人的陵墓风格,就像唐陵的积土为陵和依山建陵是仿制唐代长安城一样。
这本手抄的笔记对断代的详述不多。对于盗墓者来说,盗墓是为了金钱,而不是欣赏它的历史。前面会描述这么多和年代有关的东西,也是为了能记清哪朝哪代随葬的东西丰厚,哪代陪葬品更值钱而已。
笔记一共分为四大类,在笔记中占比最少的是盗墓术语,也可以成为黑话。黑话也分为各种派别,不同门派的黑话各有区别。挨下来就是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类别。这本笔记中占比最多的要数秘诀,包括探穴、看土、断代、识墓秘诀。最后一部分是陵墓中的机关、暗门等等。
接下来,我花了好几天去研究这本书。这书的实用性还是有的,但这里面有一个特别重大的问题,就是有些过时。就拿笔记中的行话来说,就显得非常的过时。笔记中记载的盗墓并非像我们现在说的倒斗,而是说“支锅”。支锅就是砌灶台,试问现在谁家还用灶台,如果这脱离时代的话撂出来,任谁都会觉得有问题。做贼的也要与时俱进。
在以前,没有固定的灶台,煮饭都是临时用石块砌一个三角墩子,把锅子这类的炊具放在上面,然后在下面升火。人活着一日三餐必不可少,支锅是过日子的开始,山西、陕西等等北派的盗墓贼沿用了这种说法。除此外,盗墓还有说挖蘑菇、挖堆子、翻堂、扫仓等等说法。还有如何交易,交易的时候应该说什么暗语,这本笔记里也详细记载了。
笔记中记载的很多工具我都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我之前接触过的黑驴蹄子、分土剑、洛阳铲、短柄锤只能算是笔记中记录的工具中九牛一毛而已。笔记里面五花八门,什么稀奇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盗墓:父亲的笔记 最新章节第565章 柳昭有约,网址:https://www.at888.net/94/94756/566.html 沙雕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