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泰的的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的矛盾没啥意思,但他认为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真见鬼,他一定要读完蒙田(十六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讨厌的著作,背熟海明威的一两段话,以便能在交际场合炫耀一番……
伊戈尔搬进高尔基大街后的第二年,便凭复员军人和工人的身份,勉强地进入外语学院英语系函授班——进本科他根本没有可能。在外语学院他连续受了两年的熬煎。这是一种万全之计,就好象是备用的降落伞。伊戈尔坚信他这一辈子还能从一堆纸牌中摸到王牌爱司。但是,为了万全起见,还是要学习学习。
伊戈尔经常和“修理工”一起在这座高级公寓里走家串户,这一方面是为了“增加存款”——这种谋生手段,伊戈尔到房管处不久就学会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开开眼界。住户中多半是一些很有意思的人物,他们的生活方式无疑对他的心灵发生了影响,使他养成了应付各种情况的本领。他同这些退休的将军、工厂厂长、老演员,特别是同他们的夫人谈话时,常常使用主人所习惯的语言。有时候修理一次落地灯,竟会使他同女主人之间发生一种温情脉脉的关系。但是伊戈尔并不想充当家庭之友,他从不多言多语,而是彬彬有礼,助人为乐。当对方以“丈夫用不上”为理由,硬要送他一件新衬衣、皮夹子或别致的进口皮带的时候,伊戈尔总是婉言谢绝——他珍惜自己的心灵自由和行动上的独立自主。
……有一次伊戈尔在电报总局认识了塔玛拉。起初这只是一次“逢场作戏”。他来电报总局,本想逛一逛,看看热闹而已,结果遇上了塔玛拉。他们交谈了几句,塔玛拉点起一支香烟,也向伊戈尔递了一支,伊戈尔拿起香烟,不习惯地在手中捏了捏,吸了一口。塔玛拉问他:“你是莫斯科人吗?”伊戈尔心想:“准是格鲁吉亚的公主来莫斯科参加巡回演出的。”接着他俩在食品店里买了一瓶葡萄酒,回到他那间“门房”。这次相逢本来不过是一次普普通通的事,可偏巧赶上了一个特殊的情况:塔玛拉眼看就要大学毕业,但她不愿意离开莫斯科。她只要求对方为她解决莫斯科的户口,外加一间屋子就行,她保证将来把这一间屋子换成一套合作修建的高级住房。
这件事拖了整整一年。塔玛拉的妈妈从梯比里斯被请到了莫斯科。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其实就是到民事登记处登记一下。登记以后新郎新娘立即各奔东西,住到不同的市区去了,因为他们彼此再也不感任何兴。塔玛拉只是到“门房”里转了几次,伊戈尔把她介绍给房管处的领导和各界群众。新婚夫妇马上加入建筑合作社,登记了三间一套的住房。由于塔玛拉的母亲积极活动,他俩在两个月后就分到了住房。半年之后,他们又顺利地办了离婚手续。此后又过了几天,伊戈尔就成了板式楼房一套一居室住宅的主人了。纲领的第一部分——居住问题——已经实现了。别了,“门房”,别了,好客的大院。万全之计现在也可以放弃了——别了,大学。他伊戈尔不是老黄牛,并不想拼命拉车,以求工作单位五年到七年之后分配一套“赖房子”给他;他也不想穿着磨得发亮的旧西服,为一百或一百五十个卢布而卖命。学徒期已告结束,前面就是生活,是青春。现在应该玩一玩,尽情地乐一乐。到了三十五岁左右再结婚,找一个年轻的姑娘,生儿育女,将来想到这一辈子什么也没有放过,也可以心安理得地度过后半生。维尼卡、达尼卡、阿列克赛“伯爵”,你们还在钻学问吗?钻吧,钻吧,记得有一支歌吗?“来,让我们看看谁胜过谁?”
搬家的第二天,伊戈尔便转到出租汽车公司去工作了。
当然,伊戈尔那天和沃洛佳进行长时间的谈话时,并没有把这些底细和盘托出。他删去了一些微妙的情节,把主要内容归结为自己如何搞到了住房:从当清洁工开始,经过耐心努力终于成为一套一居室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篇选集(一) 最新章节1978年型的拉斯蒂涅(七),网址:https://www.at888.net/294/294779/149_2.html 沙雕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