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下数百舫”,“皆精巧创造,雕栏画拱,行如平地。”
南宋诗人林升在诗《题临安邸》对当时的盛况做了生动的描绘。另外,诗人杨万里也曾作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盛赞西湖美景。但是现在李好来了,历史就要改变。同房二再西湖转了半个月后李好心里才开始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
从孤山开始,孤山位于北侧外西湖中,海拔35米,面积约0.22平方公里,为栖霞岭的支脉,也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二十三:“一屿耸立,旁无联附,为湖山胜绝处。”今山上林木葱蔚,多历代人文古迹留存。孤山东西分别以白堤和西泠桥与湖岸相连。
白堤这个时候是没有的,但是白堤不仅是风景胜地同时也是一座水利工程,这是必须要修筑。然后后来的白堤东起断桥,经锦带桥这两桥也是需要修建。白堤向西,在“平湖秋月”与孤山相接,长约1公里。
到时两侧广种碧桃翠柳,这里将是欣赏西湖全景和周边诸山的最佳观赏点。断桥位于白堤东首,李好讲的民间故事《白蛇传》中,断桥为白素贞与许仙邂逅之处,所以这座桥是必须有。
然后就是苏堤,苏堤旧称苏公堤,南起南屏山麓南山路,北至岳王庙东,横贯湖中,堤长2797米,宽30—40米。苏堤上共有六座石拱桥,从南往北分别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三十三:“元祐中,东坡既奏开浚湖水,因以所积葑草筑为长堤,起南讫北,横跨湖面,绵亘数里,夹道杂植花柳,中为六桥,行者便之……后十年郡守吕惠卿奏毁之。咸淳五年,朝廷给钱命守臣说友增筑。……高二丈,袤七百五十丈,广皆六十尺,堤旧有亭九,亦治新之,仍补植花木数百本。”
苏堤也同样不仅是风景胜地还同样是一座水利工程,这也必须要修。只是这个时候把这两堤坝修了以后就不能叫白堤和苏堤了,到时不会都叫李堤吧?想到这李好一阵恶寒,自己修好以后立刻需要把这两堤先给它们命了名再说。
这两堤修建以后就是三潭印月景区了,三潭印月景区在外西湖西南部水域,包括小瀛洲及其南侧三座葫芦状石塔,以赏月和水上园林著称。全岛面积约7公顷,水面占60%。小瀛洲前身为水心保宁寺,也称湖心寺,北宋时为湖上赏月佳处,其园林建筑和景物布局,在18世纪初已基本形成。
清《湖山便览》卷三:“万历三十五年,钱塘令聂心汤请于水利道王道显,绕滩筑埂,成湖中之湖,以为放生之所。三十九年,令杨万里继筑外埂,至四十八年而规制尽善。”
从空中俯瞰,全岛如一个特大的田字,构成了“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奇景。岛上主要景点包括浙江先贤祠、九曲桥、九狮石、开网亭、亭亭亭、竹径通幽和我心相印亭。
湖面三塔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苏轼浚湖期间,所在位置与当今不同。据清初文献记载,今三塔系清朝康熙年间所建。三石塔顶为葫芦状,塔身呈球状,高出水面2米,中空,环塔身均匀分布5个小圆孔,塔基为扁圆石座。三塔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每边长62米。
这是原历史后世的三潭印月景区,这个风景是必须要,所以李好把这个也列上计划修筑。最后就是西湖周围的几座塔了,这个工程可以交由道教来做。然后还可以把几个原来寺庙的地方全部用来修建道教的别院,这个地方估计老袁会喜欢,再说这也是为了扩大他们道教的影响,总不能把这些位置到时留给和尚去用吧?
原来的雷峰塔原名皇妃塔,又名西关砖塔,位于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顶上,为吴越国王钱俶为祈求国泰民安而建。雷峰塔原是一座八角形、五层的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塔,后遇火只留下了砖体塔身。
由于传说雷峰塔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舌尖上的唐朝 最新章节第三百三十六章 陈硕贞,网址:https://www.at888.net/96/96521/401_2.html 沙雕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