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10章 并肩(二)(2/3)

爷虽然垂首静立一言不发,那也是静立在朝臣的最前列——他依旧手握大权威望甚隆,这两人如果联手……

别说一个皇后了,一百个皇后都不够看的!

想想看他们曾经的战果吧:康王、左相、张家、犬戎、怀王……

这画面有点美。

争争不过你,你拳头又比我大,那我就身体力行,搞非暴力不合作吧。大臣们还是很有骨气的,开始搞罢工搞死谏——奈何还没折腾出花样来就被自家夫人掐死在了摇篮之中。

不去衙门不去上朝?可以啊!夫人们不动声色的缩减了全家的用度,侧室庶子那里所有平日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合规矩的东西全都搬回了库房,理由是老爷日后没有俸禄了,家里必须要精简节约,戒奢戒逸。

老爷你要死谏?好,我既为你家妇,定为你守一生寡,你走后就算再孤苦,我也会把孩子带大,拼死也会给孩子找几个好老师——虽然如果你在的话,那不过是几句话的事。侧室和庶子我也会好好待他们,不说读书入仕,至少在成亲分家前,我管他们吃喝……哦,对了,还有成亲,老爷你要是走了,咱们儿子要守孝三年,三年后还不知道有什么姑娘肯嫁呢。

老爷:…………

老爷表示,我是要管自家儿子娶媳妇的事呢?还是去管皇帝娶媳妇的事呢?

普通的老百姓看不懂朝堂上的这些事,这些执掌一家中馈的主妇们还是能琢磨出几分意思来的。

一朝之帝,说不立后就不立后了……偌大后宫,说不要了就不要了。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冒天下之大不韪……他也说干就干了。

再看看自家老爷,美妾俏婢那是一房一房的抬,挡都挡不住。

……到底意难平啊。

而在这些涌动的暗流中,最为让人质疑也最为让人指摘的,无非就是陛下同王爷的血缘关系。

六部尚书是知道这其中的缘由的,偏偏无法与人诉说,毕竟是牵扯到皇室秘闻的事,稍有不慎那可就成了皇室的眼中钉肉中刺了。只是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虽然六个尚书嘴像个锯嘴葫芦一样严实,消息还是一点一点慢慢的,像是年代久远的墙缝中滴出的水,渗透了出来。

好在听到消息的每个人都有意识的守住了它,没敢大肆的往外传,一定程度上还是保住了皇室的声誉。这个已经不算是秘密的秘密在朝臣勋贵的上层流传着,言谈之间偶然涉及到这一层立刻刹住,两人对视一眼,彼此心知肚明……就这么着,也不知道宫里有没有听到什么风声,竟然一直没有什么表示。

直到……直到某一日的清晨,天光破晓,清透的日光从云层直射而下,巍峨庄严的宫殿群里,一行二十辆马车的车队正缓缓踏步而出,马车上刻印的是皇室徽章,明黄车盖下,安祖贵妃展袖端坐在软榻上,回头看一眼,宫巷的路口,一声明黄龙袍的皇帝和玄黑蟒袍的儿子依旧在驻足送她远去,身形相仿的两个人执手并肩,同样的清峻,同样的挺拔。

车轱辘吱吱的压过路面,车檐上的风铃叮铃铃的响着,一路送着车队驶向京郊外的皇陵,沿途宅院大门洞开,那些一品二品的诰命夫人换上了诰命服,身后跟着自家的女眷,全数跪在大门前,直到车队驶过自家的宅院,消失在路的尽头。

且不论王爷同陛下是否真的有血缘关系,这事总要有人给一个交代。

承庆十二年初,安祖贵妃自请守皇陵。

车队渐渐行远,直至站在宫城门口都再也看不见,直到站在华京城门上都只能看见渺小一点,层峦叠嶂,风铃在风中一路摇摆,莽苍的山绿开始在眼前显现,皇陵快到了。

承建皇陵的这座山是开国时定皇城的时候,太/祖一起定下的,据说是绝好的风水,地底下还镇着龙眼,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摄政王 最新章节第110章 并肩(二),网址:https://wap.at55.net/78/78835/195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