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六十七章 绝不可能(感谢暖阳巨打赏的白银盟)(2/4)

,叫做核能自养菌。

它们通常以黑色素吸收电离辐射并茁壮成长,算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菌种。

不过需要解释的是。

这类核能自养菌并不能让放射性核素更快消失从而解决辐射的问题,它们只是能利用电离辐射、并且比人的细胞更擅长承受电离辐射而已。

就像赣省人比粤省人更加爱吃辣,但是你指望赣省人把辣椒全吃光显然也是个臆想

用辐射合成生物阻挡电离辐射需要人为大量培养并堆积,在地球上还没有谁在实验室外如此做。

当然了。

徐云提及核能自养菌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认为那只鸡的体内就存在核能自养菌——想要让这么大只鸡承受核辐射不死亡或者突变,它体内最少要有一半以上的空间塞着那些核能自养菌才行。

徐云的想法指的其实是

这只鸡体内的某些结构中,会不存在与核能自养菌相同逻辑的底层代码?

这个想法并非天马行空,其实是有一篇论文或者说事件支撑的。

《ce》杂志在2008年的10月曾经发表过一篇论文,:是1126/115449。

在这篇论文中。

实验组对辐射合成细菌didatesulforudisaudaxviator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了两个异常之处。

一是这种合成菌可以在铀矿周围生存,通过分解水分子,产生自由基。

接着自由基会去“攻击”周围的岩石,与它们产生硫酸盐。

这种细菌最终利用硫酸盐来合成也就是三磷酸腺苷,即负责细胞能量储存的核苷酸。

那也是人类第一次发现能够利用核能生存的生态系统。

至于第二个异常之处嘛

则是实验负责人加兰特将这些细菌引入了小白鼠体内,最终发现这些细菌的自由基会与小白鼠体内的65细胞进行结合,从而令小白鼠产生一定程度的抗辐射性。

当时加兰特用4000伦琴量级的光线对培育了一周的14只小白鼠照射了一分钟,最终有三只小白鼠顺利存活。

别看14剩3这个结果好像有点少,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非常可怕的比例。

毕竟

那可是4000伦琴啊。

一般来讲。

除医疗检测之外,一个人一年之内所能够承受的非自然辐射的上限为1伦琴,我们在医院拍所接受的辐射量大概为6-8伦琴。

一万伦琴的环境下人体被照射一分钟就会死亡,而4000伦琴量级的光线对小白鼠照射一分钟却有三只小白鼠存活这个数值的恐怖可见一斑。

不过遗憾的是。

那三只小白鼠在实验完成后半个月便全部死亡了——不是因为辐射病,而是细菌感染导致了器官衰变。



同时很诡异的一点是

从那之后,《ce》上便没有再出现过核能自养菌引入小白鼠体内的相关论文。

业内有些人认为这种研究方向没什么意义,毕竟后世防辐射的手段其实已经很丰富了。

新手钓鱼人

核能自养菌可以自养的核心原因在于破译编码,接着从小白鼠到人体又是个壁垒深厚并且涉及到伦理的问题,所以便没什么课题组研究这个方向了。

但还有一些人则看法不同。

他们认为各个国家都在偷偷搞相关研究,只是成果一直没公开罢了。

毕竟核聚变可是未来的核心能源,涉及到核辐射并且如此异常的事儿,怎么会没国家重视呢?

就像当年泰勒和乌拉姆发完-构型的论文后就被收编一样,这种关键性的研究肯定是不会对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走进不科学 最新章节第六百六十七章 绝不可能(感谢暖阳巨打赏的白银盟),网址:https://wap.at55.net/308/308183/670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