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章 忽悠老贾(2/5)

100年之前, 古人都只提出了两种开立方根的解法。

而徐云提出的这种解法, 正是此前从未有人发现过的.....

第三解!

同样。

这也是贾宪前半生中,一直想要解开的一个谜题。

但很可惜的是.....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在发现了三角形的奥秘后, 贾宪只能无奈放弃立方根开解的问题, 将心思全部投放到了三角领域中。

这就像后世一些网络作家。

原本写着一本一两千均订的书, 结果马甲忽然意外出了一本爆款, 所以只能无奈将前者咕掉, 去写起了后者。

当然了。

徐云肯定是不会干这种事的, 他的书大多都只是被封了才会写下一本。

.....这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随后贾宪再次深吸一口气, 指着信封一角,对徐云道:

“王林, 不知信角所画的这些符号, 又是何意?”

徐云探过脑袋看了几眼, 解释道:

“您说这些啊,这些乃是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

徐云点了点头,继续道:

“此乃西域人发明的一种字符,对标着华夏的一二三四,在书写时会相对简洁一些,桐屿先生倒也可以试着用用。”

阿拉伯数字不像杨辉三角,它们确实是由古天竺人发明的,不属于被埋没的华夏古代成就。

因此徐云倒也没刻意将它们占为己有,毕竟他又不是偷国人。

眼下华夏数算使用较多的,是一种叫做筹码的小工具。

有点类似后世的牙签,长度十几到二十厘米,因此也被称之为算筹。

在计算的时候。

只要把这些牙签摆成不同的样式,便能代表各个数字进行计算。

另外就是有些时候若是没有厕筹,就会用它.....

咳咳。

总而言之。

虽然这种方式比笔算要方面一点,但和阿拉伯数字比起来仍旧有些麻烦。

虽然这玩意儿是古代三哥发明的,但不得不承认,它确实具备肉眼可见的便捷性。

因此经过思量,徐云最终还是决定先引入阿拉伯数字的概念。

毕竟今后需要的计算量注定不小,有个方便的工具也算是轻松一点,效率能高当然是高点好嘛。

当然了。

虽然贾宪不认识阿拉伯数字和符号,但这并不代表他不明白这些概念——恰恰相反,无论是加减乘除还是开平方立方,古代华夏的数学家们早就对此有所研究了。

因此几乎没怎么花时间,贾宪以及一旁的老苏,都很快理解并且接纳了阿拉伯数字。

同时在了解了信件的内容和相关数学概念后,贾宪也算是消了点火,没之前那么暴躁了。

只见他轻咳一声,不动声色的将信件和徐云的纸收好,对徐云道:

“好了,王林,你不惜用这般手段将我这个老头子引到汴京,想必不止是为了介绍阿拉伯数字这么简单吧?”

在古代华夏。

数学圈虽然没有后世的或者贴吧,但在一些比较有地位且有家资的大佬的组织下,地域性的交流还是比较常见的。

甚至在江南地区,还出现了类似数学报的小规模报刊雏形。

这种报刊非常便宜,只要几文钱就能订购,考虑到这个时期的纸张以及运力、印刷成本,这个价钱基本上和赔钱没两样。

总而言之。

徐云若只是想发布自己的成果,只需要通过老苏的关系联系上几位‘编辑’,便可以轻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走进不科学 最新章节第一百四十章 忽悠老贾,网址:https://wap.at55.net/308/308183/140_2.html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