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见李衡主动这样做,为了表现其宽宏大量,没有治李衡的罪。他特意下了一道诏书,说道:过去李衡在先帝(孙权)手下,当然要忠其事,忠实为其服务。
言外之意是并不怪罪以前李衡所做的事。
这道诏书中,明确地说明让李衡仍然可以回去当他的丹阳太守,不要自起疑心。不仅如此,孙休还索性好人做到底,干脆给李衡加了个“威远将军”的官职,以显示自己的帝王气度。
习氏就这样帮助丈夫,度过了这个难关。
…… ……
后来,李衡常常想置办一些产业,妻子习氏却始终不同意。
李衡不死心,暗地里让人在湖北的一个地方建造了屋宅,又种植了千株柑橘。
李衡临死时,叫来自己的儿子,对他说:“你的母亲总是不让我为家中治办产业,所以我们家才会如此贫穷。现在不怕了,我置下这些房屋果树,也够你生活的了。”
李衡死后二十多天,儿子便将父亲的话,告诉了母亲习氏。
习氏得知李衡悄悄种下千株柑橘后,教育儿子道:“人患无德义,不患不富。若贵而能贫,方好耳!用此何为?”
意思是说,人怕的是没有德行道义,倒不怕不富裕。如果高贵而能守贫,这才是好的,要这些果树之类,有什么用处啊!
从这一番话,可以看出习氏的品行和识见,都远远地超过她的丈夫李衡。
266 敢说皇上有生活作风问题?!
三国时期,蜀汉的刘琰称得上是个人物,但他却没什么本事。
刘备当时身在豫州,兵缺将寡,谋士又少,而身为鲁国人的刘琰深谙儒道,被求贤若渴的刘备看中,“厚亲待之,遂随从周旋,常为宾客”。
刘琰(?-234年),字威硕,豫州鲁国(治今山东省曲阜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刘琰有名士风流,擅长谈论,深得刘备厚待;官居高位却不参与政事,只随诸葛亮谈讽议,但为人偏执好斗。
刘备在豫州期间,征任刘琰为从事。由于刘琰与刘备是同宗同姓,而且为人很有仪表风度,善于交谈议论,经常作为宾客的身份跟随着刘备应酬交际。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夏,刘备击败刘璋取得益州,任命刘琰为固陵郡太守。
…… ……
在刘备的庇护下,刘琰从一般的从事,一步步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员。
刘备死后,刘禅即位,诸葛亮、李严二人辅政,具体还是由诸葛亮掌权。
刘禅受父亲的影响,继续对刘琰这个叔叔级的元老厚待,封他为都乡侯,在朝中的地位仅次于李严(“班位每亚李严”),也就是蜀汉大臣中的三号人物。
不久,刘禅又提拔刘琰当了卫尉中军师后将军,后升迁为车骑将军。
刘琰虽然身居要职,但此人不具体干什么事,算是个虚衔,整天领着一千余士兵跑这跑那,每当在朝中议事,他能做的只是像个应声虫一样的赞同诸葛亮意见。
除此之外,刘琰还有一个特点,即生活奢侈,喜好声色,“车服饮食,号为侈靡,侍婢数十,皆能为声乐”。府上侍婢有几十个,都能歌舞奏乐,刘琰又教会了她们诵读东汉词赋家王延寿的名作《鲁灵光殿赋》。
连他都说自己“禀性空虚,本薄操行,加有酒荒之病,……间埏迷醉,言有违错”。
刘琰与蜀汉前军师魏延不和而争吵,说的话狂妄荒诞,受到诸葛亮的责备。
刘琰写信向诸葛亮检讨道:
“我天生本性空虚无能,本来德操品行就微薄,再加上有沉溺饮酒荒废事情的恶习,故自先帝以来,人们对我的议论纷纭不断,几乎使我垮掉。
“多蒙明公您能明察我一心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的女人 最新章节265 “良妇”可避祸 266 敢说皇上,网址:https://www.at888.net/173/173172/265_2.html 沙雕视频